不开胸不停跳,国内首例微创心脏不停跳人工心脏植入
2023-07-09 08:56:06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闫炀清楚地知道自己将面临一场硬仗。

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5月14日周六这天,他比往常更早到手术室,在仔细检查了这颗如高尔夫球大小的人工心脏后,他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演练即将进行的手术关键节点。


【资料图】

当天下午1点,患者被推进手术室,十多位医护人员各司其职,为患者进行人工心脏植入术前的准备。

与以往需要锯断胸骨的正中大切口不同,手术一助、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主治医师李静在经食道超声定位的协助下,选择从左侧第五肋间的 8厘米切口下层层剥开,横向切开心包,瞬间一颗跳动中的心尖暴露在无影灯下。

6年冠心病发展为重度心衰,她决定植入一颗人工心脏

3周前,64岁的陈华(化名)平常规律服用的药物怎么都不管用了,胸闷气短加重、头晕、乏力、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等症状,让本就无法做重活的她,彻底无法下床活动,她意识到,自己艰难维持6年的冠心病药物治疗走到了尽头。

2023年4月,她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门诊。

医院很快对她进行了入院诊断,结果显示: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四级(NYHA分级)、二尖瓣关闭不全、高血压2级(很高危)、陈旧性脑梗死……

用医生的话说这颗心脏已是“满目疮痍”,甚至已经不具备进行手术的条件。

“患者入院后需要利用超声心动图全面评估心脏结构、功能等,结果有了新发现。”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医师宋艳清晰记得,该患者超声心动图提示:缺血性心肌病超声改变,左室心尖部室壁瘤形成(45×50厘米)。由于该患者左室心尖部室壁瘤较大,让救治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实际上,患者来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处于冠心病终末期,冠脉条件非常差,整个冠脉都损毁了,加上左心室前壁心尖上室壁瘤,这种情况再为患者做搭桥手术不太现实,解决办法只有两个,一是做心脏移植,二是植入人工心脏。”闫炀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可是,短时间内从哪里找到适配的移植心脏?

“重度心衰最佳的治疗方式就是心脏移植。然而,大多数终末期心衰患者往往在等待移植的过程中就不幸去世。”闫炀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时间紧、手术难,闫炀看着患者日渐衰弱的身体,认为不能再拖下去了。

经和患者家属详细沟通,以及与心血管外科、麻醉手术部、超声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的会诊和评估,最终决定走第二条路——植入一颗人工心脏。

不停跳、不开胸,在跳动的心脏里如何做手术?

5月14日,手术台上,陈华等待着植入人工心脏。

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正中开胸入路手术,闫炀为陈华选取了微创不停跳的手术方案。

什么是微创不停跳?闫炀向健康时报记者介绍,微创不停跳,就是要在心脏不停跳、不开胸的情况下,通过左侧肋间的小切口植入人工心脏。

“这对我们整个团队的精密配合以及手术过程的精确性都有极高的要求。一般植入人工心脏手术,需要正中切口锯开胸骨30厘米,但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她身体原本就比较虚弱,如果直接开胸手术对患者打击很大,因为患者心脏手术风险往往并不大,能不能术后快速恢复很关键。”

手术台上,闫炀和手术团队成员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手术开始,手术一助、心外科主治医师李静在经食道超声定位的协助下,横向切开心包,还在跳动中的心尖直接暴露在无影灯下。

闫炀快速在心尖部探查到室壁瘤,首先对室壁瘤进行部分切除和折叠,从而防止植入人工心脏后可能引起抽吸,堵住人工心脏的入血口。

与此同时,手术室另一班人马进行股动静脉的插管,体外循环逐步建立起来,开始为这颗跳动中的心脏保驾护航。

“心脏在跳动的情况下,整个左心室是有充盈的,左侧肋间切口可以更好帮助心尖悬吊,对于手术来说可以做到更充分地排气,降低围手术期发生气栓的风险。”闫炀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接下来如何让人工心脏顺利安全地融入患者的体内,是手术的核心。

“微创人工心脏植入的时候,经心尖和经食道方面的定位十分关键。心尖定位能够为手术医生定位打孔找到精确位置,这将有利于后期手术的顺利开展。”超声科副主任医师宋艳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为了在心脏手术的时候还能监测到心脏内的情况,超声科医生会进行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以很清晰的监测到人工心脏泵头植入的位置,泵启动后心腔内血流情况,监测随着泵转数的变化心脏左右心功能变化情况,食道超声监测对于人工心植入手术至关重要。”宋艳说。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闫炀将高尔夫球大小的人工心脏经室壁瘤切口处打孔植入,建立流出道,从皮下隧道引出导线并吻合至体外电源,穿过心包,将流出道人工血管引入右侧胸骨旁第3肋间,侧壁钳阻断升主动脉,行流出道人工血管与升主动脉端侧吻合后。

16:45,开泵、排气、开放升主动脉,一颗人工心脏在陈华的体内运转起来!

手术历经3小时45分钟顺利结束,患者安全了,医护人员长长地舒了口气。

人工心脏植入,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目前国内植入人工心脏手术越来越多,人工心脏植入的数量已经超过心脏移植,未来植入人工心脏将逐渐成为一个更加主流的方式。”闫炀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数据统计,我国罹患心衰的人群占总人口数的1.3%,约有1370万心衰患者。在这些心衰患者中,每年有5%的患者会进展为重症心衰。对于重症心衰,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5年生存率仅为20%。

“心脏移植等待比较难,很多患者没等到心脏移植就去世了,现在植入人工心脏三年存活率已经达到70%,5年能够达到60%,所以国内外很多心衰患者,大多数已经不再选择做心脏移植,植入人工心脏成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未来的选择。”闫炀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自2022年4月成为西北地区首个自主完成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的单位,至今,已成功完成20例人工心脏植入术,一年生存率达90%以上。

“微创心脏不停跳下人工心脏植入,无需劈开胸骨,术中失血少、创伤小、切口美观,避免了传统开胸术的巨大创伤,术中心脏不停跳,能够保护患者的右心功能,避免了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闫炀介绍道,这次为陈华选择的是全国产化第三代磁液悬浮左心室辅助装置——“火箭心”,与其他人工心脏不同,“火箭心”设备非常小巧,直径50毫米,植入部分仅180克,像一个马甲一样可以背在患者身上,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

据悉,目前国内已有四款产品获批,其中永仁心产品为国内目前唯一获批可用于长期辅助的产品,苏州同心于2021年获批;航天泰心于2022年获批;深圳核心于2023年获批,三款产品均只获得短期辅助许可。“火箭心”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产化产品。

在闫炀看来,现在我们有自己的人工心脏,国内的心外科团队就能为终末期心衰患者完成手术,这在五年前是无法想象的。“目前全国人工心脏植入仍是起步阶段,很多患者不了解,随着我国国产人工心脏设备技术的发展,相信未来我们能帮助更多的心衰患者重获新生。”

植入这颗人工心脏之后,在术后恢复一个月的时间里,陈华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感受着这颗“火箭心”的温度,既陌生又熟悉。她看着窗外散落进屋里的阳光,会心一笑。未来的日子,她想奔跑,想大口的呼吸,想借着这颗人工心用力感受生命的美好。

责编:齐钰

主编:田茹

校对:陈龙飞

标签:

最后一页
平安银行信用卡权益服务升级,发力高端客户市场

精彩推荐

资讯News

  • 聚焦Policy